



汛期来袭。如何对洪涝天气实现提前预警?如何智能对水位情况实时监控?如何实时监控汛情信息…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用智能科技筑牢“数字堤坝”,更好保护经济社会发展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空天地拳头产品,掌握防汛防灾“第一手”汛息
利用天上的卫星,穿透积雨云开展成像,根据雷达影像掌握得出防汛情况;伫立在高处的气象雷达,时刻保持高度“警惕”,实时捕获雷雨等恶劣天气,进行及时预警……
为防汛防灾提供“第一手”汛息预警,中国电科在空、天、地部署了诸多拳头产品,打造天气探测的“千里眼”、“顺风耳”。
卫星遥感,全天候获取云层影像。遥感技术是一大防汛“感知利器”,利用遥感卫星对积雨云开展成像,中国电科根据获取的雷达影像分析防汛情况。“我们采用雷达遥感卫星实施拍摄,可以穿透积雨云成像,以雷达影像支撑防汛防灾工作。”电科莱斯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徐晓贝表示,中国电科还为遥感卫星提供大批关键核心元器件,帮助遥感探测看得更清、更准。
气象雷达,打造天气探测的“火眼金睛”。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需要高水平的气象监测手段支撑,针对极端天气过程的实时精密监测,中国电科自主研制了以国内首部S波段大型数字相控阵双偏振天气雷达、全球首部应用于民航领域的C波段大型数字相控阵天气雷达等为代表的系列化气象雷达产品,全面覆盖测雨、测风、测云等气象探测需求,在强对流天气短临预警预报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。“值得一提的是,为大兴国际机场配备的全球首部应用于民航气象领域的业务化C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,扫描速度快、测量精度高、覆盖范围广,30秒精准测云雨,快速有效探测雷雨、大风、下击暴流、风切变等灾害性天气,为精准的航空气象监测预警与服务提供有力支撑。”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官林海表示。
应急通信,为防汛减灾提供可靠通信保障。为汽车、移动载体等装上卫星便携站、天通卫星通信终端等通信服务专用装置,就可具备语言、图像传输等功能,在灾难救援、重大任务保障等重大活动中保障正常通信。为城市防汛应急提供技术保障,中国电科将应急通信应用于水利部等核心部门。“通过给水利部门配备卫星通信地球站、高通量便携站、天通卫星通信终端、天通物联网终端等,就可在因受灾无法通讯的特殊时期,实现水雨情数据报讯监测回传,开辟珍贵的生命通道。”网络通信研究院专家孙晨华表示。
此外,在固定翼飞机上搭载应急通信设备,中国电科探索了防汛救灾的“空中生命线”。“以MPP特种飞机为飞行平台,根据航空应急救援不同的应用场景,我们加装光电吊舱、SAR雷达、机载通信系统等任务载荷,可执行海上巡视、海事执法取证、搜救和应急指挥等任务。”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专家曹俊表示,在汛期巡查中,利用该平台,可开展多架次、多航线空中巡查,提供清晰、完整的汛期信息。
成体系解决方案,打造防汛防灾神经网络
从汛息收集、应急方案汇集到信息全面发布,需要一整套智慧的解决方案和智能平台支撑,为防汛防灾提供全面手段,中国电科栽下的“数字”之花,正在全国各地开放。
一张屏实时显示每日气候信息,综合评判每周气候总况,智能评估每月恶劣天气趋势……在国家气候中心,由中国电科打造的全球气候信息处理与分析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(CIPAS 3.0)正在发挥重要作用。“支撑国家、区域与省级气候部门,实现全球日、侯、旬、月、季、年等尺度的气候监测诊断,该平台可提供日尺度45天延伸期、月尺度13个月的全球气候预测,以及气候影响评价和气候应用服务等。”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家朱军表示,基于对气象监测、预报预警及灾害历史等大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分析,该平台获得各类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,进而评估暴雨(雪)、台风、雷暴等气象灾害及山洪、泥石流等衍生灾害的风险趋势,为防灾、减灾、救灾提供智慧化决策支持。
通过一张图可直观掌握河北省全域水系情况及河流的走向,动态监测水库周边的雨水情信息……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为河北省打造“防汛一张图”平台,支撑全省汛期防汛保障工作。“该平台实现对全省防汛态势的一图感知和防汛资源的全局统揽,提供防汛监测预警、资源分析、指挥调度、辅助决策等功能。”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专家黄臣表示,在天津,该公司承建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防汛管理平台,实现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数据采集、监测、预警,提供防汛监测预警、资源分析、指挥调度、辅助决策等功能。“自2020年投入运行以来,已采集近1000万条监测数据,累计预警100余次,预警短信发送10000余条,为防汛应急工作提供重要支撑。”
“14-15日,我市将有大风,请过往车辆注意行驶安全。”6月14日凌晨,江苏运行的车辆驾驶人员手机收到了这样的短信提醒。该日,江苏省出现大风天气,平台值班人员在恶劣天气信息发布预警系统的预警下,及时发布了提醒信息。“当监测到发生恶劣天气(包括强降雨天气、大风天气等)影响交通运行的事件时,恶劣天气信息发布预警系统基于电子地图实现可视化、扁平化、一体化应急指挥,将事件影响信息通过诱导屏、互联网等渠道向公众发布,为安全交通出行提供服务。”电科莱斯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徐晓贝表示,该系统部署于地市级交通警情可视化平台下,能够实现应急预案编制、预案演练、事件发现、应急处置、事件评估等针对应急事件的处置闭环,确保恶劣天气下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。“系统基于地市级交通警情可视化平台,已应用于全国多个城市,每年发布恶劣天气预警信息3000余条。”
值得指出的是,防汛防灾已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体现,融在智慧城市、智慧政府、智慧交通等建设之中。
与上海市合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示范城市,中电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支撑上海市完成“一网统管”平台建设,结合嘉定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(一期)项目打下的良好基础,在嘉定区城运中心牵头指导下,会同嘉定区防汛办、水务局、街镇政府等部门,打造嘉定区下立交防台防汛监控管理应用场景。“该场景通过城域物联专网对嘉定区84个下立交的基础情况进行摸排,实现水位情况自动监测预警、视频监控实时核查。同时与嘉定区水务局进行数据对接,将嘉定区下立交与水闸、泵站等防汛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关联,防汛防台工作人员可一屏通览嘉定区所有下立交实时情况、防汛防台设施设备运行状态,为防汛方案制定、措施执行提供实时鲜活数据支撑。”中电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姜鑫表示,通过与各个部门、街镇政府数据对接,该场景构建了完整、动态更新的下立交防汛指挥体系信息库,可精准研判防汛形势,强化联防联控措施,确保预警预报信息和调度措施精准有效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崔兴毅 通讯员王雪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