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“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!”10月31日,梦天实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,国基南方、55所核心芯片再次助力护航。
又一次成功保障任务发射,国基南方、55所宇航组件团队为之激动而自豪。热血、传承、担当,从载人航天、探月探火到卫星导航等,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背后都有这支团队研制的产品支撑保障,凝聚着团队成员们的艰辛付出。回望不懈逐梦征程,铭刻心间的使命、攻坚克难的点滴、成功护航的喜悦,鲜活地浮现于每一个团队成员眼前。
传承
“不变的初心”
提起宇航组件团队的历史,每个人的眼中都闪耀星光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团队白手起家,以一部非冷参量放大器为起点,以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,开启了一条漫长的电子元器件探索之路、创新之路、奉献之路。传承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实事求是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,团队立足国家所需,强化使命担当,致力强芯固基,几十年如一日投入宇航用芯片、组件的研制开发,先后参与了天宫、神舟、北斗、嫦娥等系列重大工程产品研制,以青春与热血铭刻航天报国之志。
从20世纪80年代,第一台低噪声微波前端研制成功,有效解决了我国卫星通讯地面站关键问题,到研制的产品应用于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、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、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、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……这支团队在卫星用核心芯片研制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。每一次“第一”,团队都承担着首次任务之初技术状态、设计细节不完备等方面的挑战,他们没有被困难压倒,反倒是这份压力,让他们鼓起了斗志,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“趟”出一条康庄大道,实现了一次又一次“从0到1”的跨越式飞跃。
坚定
“求变的决心”
近年来,随着航天技术和发射能力的进步,我国航天任务日益繁重,多型号卫星组网高密度连续发射,卫星也更加轻、小,要求产品重量、功耗等全面降低。宇航组件团队面临的不仅仅有产品形态上的巨大变化,更有研制模式转型的迫切要求。唯有主动出击,积极探索自立自强新路径,才能化挑战为机遇。团队迅速凝聚共识,着力解决限制发展的瓶颈问题。
“航天产品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”,组成系统的不同单机之间是紧密关联的,只有突破单个产品的局限,多个方向协同设计,才能把劲往一处使,达到“1+1>2”的效果。团队设计师积极转变思维,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,系统性地分析、解决问题。通过与总体单位深入沟通,充分把握卫星系统的特征,对卫星功能和结构进行全面分析、总结和提炼,在此基础上大胆设计、充分论证,与相关团队通力合作,突破传统设计思路和方法,开展一体化设计。
以创新成果牵引市场需求。团队成员协同作战,从研制生产实际出发,陆续突破各项挑战,研究出最优功能模块模型,有效节省了设计和加工时间,实现了产品重量、功耗等降低,开辟出一条卫星组件快速研制的路径。正是通过全自主设计研发、快速响应,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多个系统优化方法,为总体单位所采纳,成功赢得了系列化的批量订单。
坚守
“求精的匠心”
高质量、高可靠是宇航产品的第一要点。团队秉持匠心,推行精细化质量管理。以精准和高效为宗旨,通过论证、实践、优化,逐步建立起基于过程的质量控制模式。在产品立项之初,就编制详尽有效的质量过程控制表,涵盖每一道工序、每一个环节、每一个零件、每一个时间进度节点,将全过程、全要素纳入控制点,提高了质量工作效率和效益。通过精细化质量管理,团队实现了质量控制点与卫星研制流程的紧密结合,把质量管理工作“化整为零”,在确保了质量目标的同时,又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与此同时,团队积极推进自动化平台建设。为满足复杂的空间环境,宇航产品设计需要严格遵循数百条准则,走自动化道路挑战巨大。为此,团队开展了大量的调研,从设计、工艺、生产、测试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,进行了大量的验证试验。基于宇航标准化测试规则,建立并完善了宇航产品自动化测试和无人值守监测系统,建立了自动化工艺设计准则,产品质量一致性也得到了全面提升。
踏上新征程,党的二十大对航天强国建设寄予厚望,宇航组件团队倍感振奋、备受鼓舞,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在核心芯片领域深耕细作、创新突破,助力航天强国建设,以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高、人高我新”之志,迈向更深更远的星辰大海!
(来源/国基南方)